銀監(jiān)會原官員稱“買不起北京房子”,調控呼吁長效機制
房價這個話題,在哪里都是熱點。3月26日,2017年博鰲亞洲論壇的最后一場,主題為“樓市泡沫:中國會例外嗎?”論壇現(xiàn)場人員爆滿,相比其他多場分論壇人氣更旺。
關于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的預言,10年前就開始了。但一直到2016年,一線城市的房價還在漲,泡沫破滅卻一直沒有來。
論壇上,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也沒有只漲不破的泡沫。中國樓市泡沫滯后,但不會例外。與之相反,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則認為,有美國次貸危機、日本樓市崩潰前車之鑒,中國樓市不會重蹈美國、日本的覆轍。
最近國務院、央行、發(fā)改委、銀監(jiān)會高層對房地產密集表態(tài),同時各地掀起“限購潮”。各地最近房地產調控再次利劍高懸,僅3月以來全國已有二十多個城市啟動或升級了限購。作為中國樓市的風向標,北京近期出臺了調控組合拳,確認“認房、認貸、認離婚”,同時在貸款期限上,也從30年降至25年,以表明政府調控樓市的決心。政府在不同場合提及房地產市場,始終表示中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康,但房地產市場可能存在風險,要嚴加防范地產泡沫。
房價泡沫何時破?
“北京的房子我都買不起。”銀監(jiān)會原副主席蔡鄂生在2017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的這句話上了幾天的網(wǎng)絡熱搜。不僅政府官員覺得北京的房價貴,就連大學教授也覺得北京的房價有些離譜。
“已經過去4年了,一開始我雄心勃勃覺得一定贏,因為中國不可能違背這樣的規(guī)律,到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我輸?shù)母怕时容^大。”論壇上,吳曉求談及了自己2013年與地產大亨任志強打的一個賭,“那時候北京四環(huán)以里大概是7萬左右,我覺得非常離譜,認為不能漲了。”
造成自己打賭輸了的原因,吳曉求認為,是M2(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太快拉高了房價。“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M2的增長速度太快了。巨大的M2存量,要購買資產,不會作為現(xiàn)金狀態(tài)出現(xiàn)。”
齊魯資管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支持了吳曉求的觀點,認為“樓市泡沫肯定會破滅”,并且給出了最早在2019年破滅的預測。同時給出數(shù)據(jù),2017年后流向樓市的資金或將減少,中國樓市已不再具有全面普漲的行情。“盡管樓市目前還是社會熱錢的最大去處,但熱錢會隨著熱點切換而改變流向。”李迅雷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只漲不跌的市場,房地產周期一般是18到25年,如果從2000年開始算起,這個周期的上行階段也已走得差不多了。”李迅雷因此認為,這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逆轉,哪怕是繼續(xù)限制土地的供給,也無法避免房地產熊市的出現(xiàn)。
被問及市場如果出現(xiàn)泡沫破裂,導致樓市崩盤的原因又是什么時,吳曉求認為,杠桿如果不下調,就會崩盤。“現(xiàn)在12萬塊錢一平米的房子還要去買,我認為這是不理性的。我們要讓它下來,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減少對私人部門的杠桿,如果這點做到,我們的泡沫就不會破裂;如果做不到,泡沫就會破裂。”
對于李迅雷的這一觀點,賈康并不認同:日本樓市泡沫破滅的時候城鎮(zhèn)化率已經達到70%以上,而中國現(xiàn)在只有40%左右。
天花板
論壇上,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現(xiàn)在中國市場的房價到底有多貴:“房價再漲10%能買下上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再漲20%可以買下上交所和深交所,再漲30%可以買下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根據(jù)去年底的數(shù)據(jù)估算,中國房產總量是270萬億元,而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市值加起來約70多萬億。中國的房價到底還會不會漲?
“現(xiàn)在就是幾十個城市的房價在漲,大部分城市已經不可能再漲了。”在博鰲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達了他的觀點。
針對房價風暴中心的北京,偉業(yè)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表示,與去年相比,2017年北京樓市整體降溫將是大趨勢。“指望今年北京的房價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如何抑制房價的問題,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示:“房價漲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房價會一直漲下去,只有讓它跌幾次,腰斬一次,大家才知道痛。”
李迅雷稱,任何的泡沫破裂都會造成恐慌性下跌,要跌的話一起跌,跌完之后該漲的還是會漲回來,中國經濟畢竟還有動力。
呼吁長效機制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只要這個基本面不改變,房地產市場就不會改變。”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近日在國新辦的會上稱。
“當前,從‘管’的角度來看,政府已經出臺了若干個調控政策,還儲備了若干個調控政策,這些政策足夠調控市場所用。”陳政高稱,正在根據(jù)中央要求制定房地產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這對房地產會起到一個保障作用。
不過,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對房地產的調控,是長效機制,但事實上還難以在短期見效。“即便今年房地產市場進入新一輪的休整期,但房企面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依然復雜多變。”上海市城市經濟學會高級經濟師顧海波稱。
據(jù)李迅雷分析,從貨幣政策的寬松度看,央行將今年貨幣政策回歸中性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李迅雷認為,在全球的貨幣流動性趨緊的趨勢下,今后幾年隨著經濟增速回落及外匯凈流出,貨幣增速應該會緩慢回落,這對于樓市并不利。
記者注意到,李揚引述銀監(jiān)會前主席劉明康的觀點,認為現(xiàn)在“分城調控”的政策是有效應對房地產風險的穩(wěn)妥的一個辦法。李揚最后強調,現(xiàn)在,每一個城市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因城施策”,自己判斷自己采取措施。“中央基本上不采取統(tǒng)一的政策,這也是有效應對房地產的穩(wěn)妥的辦法。”對于房價的調控方式,李揚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認為資產市場如果把眼光盯在資產價格上,就是本末倒置。“中國房地產調控不應把著眼點放在房價上,而應當調控一些可能影響價格的制度和規(guī)定。”李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