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山東省濟南市,馬幫,是按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一群趕馬人及其騾馬隊的稱呼,是大西南地區(qū)特有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它也是茶馬古道主要的運載手段。
而在市區(qū)的英雄山風景區(qū)內,也活躍著這樣一支由30頭騾子組成的馬幫隊伍,只是運輸的物品已經由茶葉、鹽巴等商品變?yōu)辄S土、水泥等建筑材料。
這支“馬幫”隊伍來自廣西百色,共有10名運輸隊員,四年前他們千里迢迢運抵濟南,專門在深山里從各種工程的物料運輸工作。由于深山不能通汽車等交通工具,只有靠騾子運水泥等材料上山,善于在崎嶇山路上行走的騾子就派上了用場。這些騾子的年齡在4-6歲之間,每天早上背上特制的布袋,裝上黃土沿著山道爬上近百米高的山坡,傾倒在樹林間。每頭騾子一次能運送黃土380斤,一天下來山上山下往返近20次,每天共有15只騾子從事運土工作,全天往山上運送的黃土累計超過10萬斤。為了防止騾子啃咬山上的樹木,每頭騾子嘴上都戴上了繩編網兜,每天沿著固定的道路上山,騾子也熟悉了環(huán)境記住了道路,沒有人牽引的話,也能自己爬上山坡。
30頭騾子每天晚上圈養(yǎng)在山腳下,吃喝全靠運輸隊,運輸隊也在旁邊搭建起簡易的帳篷,從郊區(qū)市場購買來飼料,一包包的背上山,30騾子一天的飼料就達到數百斤。
運輸隊中年齡最大的楊秀端今年已經45歲,從事馬幫工作已經近10個年頭,每天趕著騾子上山,晚上夜宿山林間的帳篷里,生活非常辛苦,但通過騾子每運送一斤貨物收費1毛錢,除去飼養(yǎng)騾子的花費,收入比較可觀,月收入都在一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