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查閱張學良檔案,當看到藏書目錄后,不禁一愣:為何有如此多的“紅色”書籍?
充滿“紅色”書籍的藏書目錄
張學良的藏書目錄記在一個黑色封面的32開筆記本上,共登錄圖書683種,分為“哲學”“社會科學”“文藝”“史地”“叢書”“軍事”等12大類和若干小類。經過整理,大致結果如下:
“哲學”類35種,至少有20種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書籍。“社會科學”類62種,其中馬列經典或共產黨人、左翼人士著譯的著作至少有33種。如恩格斯的《家族私有財產及國家之起源》,列寧的《左派幼稚病》等。“文學作品”103種,絕大多數(shù)是“紅色”或帶有左翼色彩的書籍。其中外國文學以蘇聯(lián)作品為主,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則以魯迅的著作最多。在71種史學著作中,有些為中共黨員或左翼人士所編譯,如博古翻譯的《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周谷城的《中國通史》,翦伯贊的《中國史綱》等。
合計下來,馬列經典和偏左書籍至少有180種。張學良之所以收藏如此之多的“紅色”書籍,與20世紀30年代馬克思主義在知識界的廣泛傳播有密切關系,同時也與其對救國道路的探索密不可分。
留下上千張讀書卡片
在保存至今的1567張張學良讀書卡片中,至少有1420多張抄自“紅色”書刊,約占全部卡片的91%。1937年前后,他讀得最認真的書籍是蘇聯(lián)哲學家米汀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上冊《辯證唯物論》和艾思奇的《哲學選輯》!掇q證唯物論》共491頁,張學良摘抄了861張讀書卡片,幾乎平均每頁2張!墩軐W選輯》是延安新哲學研究會為了配合廣大干部學習哲學理論而委托艾思奇編輯的一部哲學著作選集,毛澤東曾經認真研讀該書,中共中央將其指定為中央研究組和各地高級研究組必讀的書籍之一。該書共467頁,張學良摘抄了446張讀書卡片,幾乎平均每頁1張。
從卡片內容來看,張學良對馬列主義的理論和思想頗有獨到深入的見解與感悟。例如讀到《辯證唯物論》第3頁時,他在卡片上寫道:
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形態(tài)之產生、發(fā)展和崩潰諸法則的學說,發(fā)現(xiàn)了勞動底兩重性,揭露了商品拜物主義是存在于商品中底社會關系的事物化,給了一個真(正)確理解資本主義生產底社會關系的鎖匙。揭露了建筑在布(爾喬亞)階級對普羅(列塔利亞)階級之削剝上的資本主義生存的秘密;這種布(爾喬亞)階級以剩余價值底形態(tài)將工人底未償勞動占為己有。歷史唯物論——馬氏天才的創(chuàng)見——克服了古典派經濟學者的反歷史觀的和唯心論的理論,它使政(治)經(濟)學改變?yōu)榧兛茖W的學說了。剩余價值論就是馬氏經濟學說底基石。
讀到《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上冊第82頁時,張學良寫道:“黨不僅是工人階級先進的自覺的隊伍,而且也是工人階級有組織的隊伍,它有自己的紀律,這紀律一切黨員都要遵守。”讀到第134頁時,他在卡片上寫道:“社會主義革命的實現(xiàn)不是由孤立無援的無產階級反對一切資產階級來實現(xiàn),而是無產階級是領導者,他有著人民中的半無產階級的成份,千百萬的勞動者與被剝削者作其聯(lián)盟。”依此看來,對革命理論、無產階級政黨和工農聯(lián)盟這些革命成功的要素,張學良都注意到了。
馬列主義不是一種空洞的理論,而是一種系統(tǒng)完善的思想體系,是指導人們觀察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論和方法。從讀書卡片的內容和所寫日記看,張學良不僅對馬列主義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夠自覺運用其理論和方法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
1939年10月,張學良在日記中談到農民受災后的悲慘生活,感到非常痛心。有什么改善的辦法呢?他認為:
積極方面,自然是政治問題了!咱們暫切(且)不講,單就消極方面來說吧!農民的衣、食、住不好,工具不良,設備不周,這全是經濟問題——和知識問題。地主們作(坐)食收獲的一半,其他是一切不管,佃農們所得的一半,連一家的吃飯全不夠,還能講到別的嗎?假如給予農民以相當?shù)钠毡榈年P于農業(yè)的知識,而地主們拿出錢把工具改良——如鐮刀、曬谷場等等,我想一定好些。
也許,張學良本來不準備講政治問題的,但講來講去還是把糧食收割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引向了政治。一年之后,他又在日記中寫下自己的思考:
同幾個佃農一談,發(fā)現(xiàn)了其中主要的關鍵——人與人關系之矛盾,就是地主與佃農間利益之矛盾。因為佃農們并不愿意把地耕種的好,因為有奪佃、增租種種的不利。總之要是把地土耕種的好,佃農是徒勞無功,反而得不到好處。這樣的下去,貴州一定會有大饑荒……恐怕旁的省份也是大同小異吧!地主的存在,才是中國農村中最大的危機。
在此,張學良再一次把生產方面存在的問題引向了政治領域,并把地主的存在視為中國農村最大的危機。
綜上可見,在救國道路的選擇上,張學良明顯是傾向于馬列主義的。